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 热点

网友建议:七夕记得把微信步数关了!单身狗表示:真无语了

2023-08-22 21:53:38来源:互联网
七夕快乐!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昨天,一则网友建议七夕节记得把微信步数关了的话题登上热搜。

原来是有位网友在朋友圈分享了一段话:“建议大家把微信步数关一下,不然七夕那天的步数暴露了你无人约挺尴尬的。”

此话一出瞬间扎了无数单身人士的心啊!

“怎么!单身很丢人吗?”

“笑死,明天是周二,就算不约会也要出门上班吧,怎么会没有步数呢?”

“微信运动我早就关了!不过我是因为不想别人天天看我的步数,才不在乎什么七夕呢!”

这句“七夕没人约很尴尬”的调侃,让许多网友忍不住吐槽。

虽然单身并不是丢人的事情,但这位在朋友圈发文的网友也让我们意识到一个问题:

那就是,微信步数能暴露你当天的行踪。

其实这个问题已经屡见不鲜了,很多网友都曾吐槽过微信运动这个功能让自己仿佛在“裸奔”。

如果某天你发现好友列表里的某个人突然关闭了微信运动,不要感到惊讶,TA可能只是单纯不想再被监视了!

互联网时代高速发展,微信作为一款拥有强大功能的移动社交软件,逐渐融入渗透到日常生活中,在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的同时,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的问题。

拿微信运动这个功能来说,开通了微信运动的人每天晚上都会收到一条提醒,告知你在当日朋友圈的运动排名、详细步数,以及排行榜冠军是谁。

可以说微信运动就是朋友圈的缩小版,好友可以查看你当天的运动情况,还可以给你点赞互动。

微信运动功能的上线,增强了微信好友之间的互动,也提高了大家运动的积极性。

但是在使用微信运动的过程中,也暴露出一些问题:这个功能在无形之中将我们的隐私暴露了。

有人可能觉得这太小题大做了,不就是一个运动步数嘛!能泄露啥信息?

No No No!

千万不要小看它的杀伤力,仅从微信运动步数这一个简单的数字就能透露出不少信息。

首先,微信运动的步数是实时更新的,所以你每天的任意时间点走了多少步,其他好友都能看见。

假如你早上8点钟的步数是10步,9点钟变为了1000步,那么可以轻而易举判断出你在8点到9点这个时间段出门了,如果是熟悉你的朋友或同事,他甚至能推理出来你去了哪里。

假如你今天一整天只走了几十步,显然你今天在家没出门;如果是走了几百步,那么你大概率是在家附近溜达了一下;而当你的步数是几万步的时候,你很可能是约了朋友出门玩了。

怎么样?是不是感觉自己像被监视了?这就是可怕之处!在你毫无察觉的情况下,你的微信好友就能知道你这一天都做了什么,你的隐私就这样被暴露了。

有网友根据步数推理出住房面积。

最近“关闭微信运动功能”的话题频繁登上热搜,我们发现,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愿意使用微信运动,主动将其关闭。

一部分网友表示:她关闭的原因是不想被家人监视,只要自己出门玩就会被家长询问,觉得很不舒服;

一部分网友表示:自己就是单纯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行程;

一部分网友表示:害怕自己的步数太少过太多,被别人看见了觉得不好意思;

有网友分享自己因为没有关闭微信运动导致的尴尬瞬间:

还有一个网友非常搞笑:她关闭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害怕隐私泄露,而是生气自己拿不到第一,无法占领封面(好胜心也是非常强烈了)。

也有心大的网友表示:自己并不在意别人是否监视了自己的生活,毕竟愿意抽时间关注你运动步数的人可能是真的想关心你。

不想泄露自己的行程,不想被人打扰,出于对个人隐私安全的考量,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关闭微信运动功能。

唐唐想知道:究竟是开启微信运动的人多?还是关闭的人多?

尽管有的人不在乎别人能看到自己运动步数,但是保护自己的隐私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
大数据时代下,我们的信息变得透明,现在不管什么类型的APP都喜欢向用户索要大量权限,一个单机游戏都敢索要定位、相册、录音录像、手机联系人等多达几十个的权限。

我们的隐私信息就在不知不觉中被这些软件泄露了。

有的时候,你刚跟朋友提起想吃锅包肉,打开外卖软件发现首页第一家店铺就是东北菜馆,你刚打开某个购物网站,它就给你推荐了之前在其他平台搜索过的商品,这种感觉是仿佛有个人偷偷躲在你背后,监视你的一举一动。

隐私泄露的问题防不胜防,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想要完全保护自己的隐私是不现实的,但是我们可以从很多小事入手,尽量减少泄露隐私的几率。

科学技术进步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不可避免地破坏了我们的隐私安全。

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,就不得不接受自己的隐私随时可能被暴露在互联网的事实。

我们能做到的,就是增加个人防范意识!

文章的最后,唐唐今天要祝所有人“七夕节快乐”!

“单身狗”也多出门走走吧!涨涨微信步数也是好的!

与其躺在家里吃朋友圈的狗粮,不如出去过过节。

要是在街上看到成双成对的小情侣,也别郁闷,就当杀“狗”了。

关键词:

上一篇:慈利:税费优惠政策送上门 支持县域个体工商户发展
下一篇:最后一页